咨询与建议

教学课程资源库 更多>>

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宜昌丝竹(第十一期)

作者: 陈燕
介绍:宜昌丝竹,亦称“细乐,是流行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宜昌丝竹是以丝竹为主奏乐器演奏曲牌,与打击乐合成的一种器乐艺术品种,至少有两百年的历史。它通过融合当地民歌、外来民歌、原始戏曲曲牌、伴奏乐器等形成原始器乐曲,后演化为单曲牌体,最终进化成联曲牌体,以其演奏效果上的细腻、婉转、吉祥、典雅而被广泛用于婚丧嫁娶和民俗活动之中。[2]2006年5月20日,宜昌丝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47。
主题:宜昌丝竹
文献总量:10 期刊文献:7 学位论文:3
2人关注课程
关注

相关资料

[非遗]宜昌丝竹
宜昌丝竹亦称“细乐,是宜昌民间器乐艺术的代表体裁。它主要流行于夷陵区的鸦鹊岭、龙泉,并以鸦鹊岭为中心,辐射毗邻的枝江、枝城、当阳等县市。宜昌丝竹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传统,传承至今已近二百年,历经七代乐人。北宋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对当地民风民俗作了“腊市鱼盐朝暂合,淫祠箫鼓岁无休的描述;著名文学家苏轼也留有“庙前行人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的诗句。据清《东湖县志》(今夷陵区)载,宜昌风俗一般在“元宵张灯……鼓乐笙箫,遍游街市。 宜昌丝竹现有六十余首乐曲,仅鸦鹊岭一镇就有六十多个乐班,七百余乐人。常见曲目有《水龙吟》、《戏球》、《小起堂》、《小开门》、《客丧》等。宜昌丝竹在民间长期演奏于婚丧嫁娶和民俗活动之中,主奏乐器为丝弦和竹管。该乐种的曲牌有明显的丝竹曲牌特点,有以“一曲生五曲、五曲生七调的曲牌派生法,同时还以起调毕曲音构成主导乐句贯穿全曲。宜昌丝竹曲调优美,表现细腻,加上打击乐轻敲细打,往往给人以典雅、清新之感。其旋律则较为华丽,板式也较为规范,曲牌、小调与本地民歌交融形成特有的风格。 宜昌丝竹因传承的断层和艺人的老龄化使之走到消亡的边缘,亟待抢救保护。总结、研究宜昌丝竹的联曲规律与乐曲派生技法,对拓展民族音乐创作、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点赞 (0) 回复 (0)
《发现非遗之美》——宜昌丝竹
宜昌丝竹,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昌丝竹,亦称“细乐,是流行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宜昌丝竹是以丝竹为主奏乐器演奏曲牌,与打击乐合成的一种器乐艺术品种,至少有两百年的历史。它通过融合当地民歌、外来民歌、原始戏曲曲牌、伴奏乐器等形成原始器乐曲,后演化为单曲牌体,最终进化成联曲牌体,以其演奏效果上的细腻、婉转、吉祥、典雅而被广泛用于婚丧嫁娶和民俗活动之中。
点赞 (0) 回复 (0)
多彩非遗 活态夷陵
2019年5月11日,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宜昌市华祥商业街举办以“依法保护 活态传承为主题的非遗日系列活动,并结合本地非遗保护工作情况,宣传贯彻《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推动全社会保护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发展好特色地域文化,促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点赞 (0) 回复 (0)
宜昌丝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传统音乐
宜昌丝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传统音乐
点赞 (0) 回复 (0)
光明日报文化记忆版:宜昌丝竹
宜昌丝竹是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以丝弦和竹管类乐器为主奏乐器,在民间主要用于礼俗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由于它的音乐典雅庄重,韵味十足,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常常以小乐队的形式被搬上舞台。目前,鸦鹊岭镇的“宜昌丝竹吹打乐班子共有80多个,丝竹传承人1500多名。
点赞 (0) 回复 (0)
共1页 <<  < 1 >  >>